欢迎访问:山东新农村杂志社[官网]-济宁站
济南 青岛 烟台 潍坊
临沂 济宁 菏泽 淄博
德州 威海 东营 泰安
滨州 聊城 日照 枣庄
首页 济宁新闻 济宁区县 济宁财经 济宁商城 济宁三农 济宁旅游 济宁文化 济宁政法 济宁教育 济宁健康 济宁民生 济宁镇街
位置:首页 > 济宁 > 济宁文化

济宁市创新工作机制,打造文物保护利用新高地

访问量:56 来源:本站 日期:2024-03-27 [字体: ]


济宁市创新工作机制,打造文物保护利用新高地

 

近年来,济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创新“333”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古老的文物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截至2023年底,全市拥有“三孔”、大运河2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级260处、市级387处、县级454处,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登录可移动文物130多万件,列全国地级市第1位,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24年春节假期,依托三孔等文物景区丰富春节市场做法11次被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点赞,其中央视《新闻联播》报道2次。

图片1.jpg

打牢“三个基础”,汇聚文物保护利用新合力

一是打牢政策基础。成立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物安全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组建副县级建制的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2020年以来,先后研究制定《济宁市文物安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促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点政策文件10个。逐年增加文物保护经费,2023年市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争取国家和省级文保文博资金5726万元。二是打牢规划基础。积极会同有关市直部门,高质量编制《大运河(济宁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济宁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济宁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明确文物保护利用的“四梁八柱”,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科学清晰地规划引领。三是打牢人才基础。加强人才引进,为市文物保护中心增加8个编制,向县市区下沉41个编制,2023年以来,市直文旅系统共引进文博类人才9名,新增考古勘探领队3人。设置文保单位巡查看护公益性岗位310余个,实现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员全覆盖。加强人才培训,2023年组织6名文博人才赴省直文旅部门上挂、37人到镇街一线下派。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历时2个月的济宁市田野考古技术人员培训班,培训30余人次,是省内首次为地市举办专题考古培训。加强人才培养,高标准承办2021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2022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通过以赛代训,培育国家级文博专家、山东省技术能手等文保高层次人才36人。

坚持“三个导向”,激发文物保护利用新活力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坚持以构建“一区两园十线百馆”文物保护活化利用体系为目标,健全文物安全通报、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会商研判等7项制度,实施文物资源普查、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文博展陈提升等6大行动,全力支持曲阜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持续提升鲁国故城、南旺枢纽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串联文物景点策划10条文物主题线路,高标准建设100家博物馆,构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格局。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文物底数不清难题,在全省率先编制《济宁市文物工作地图》,涵盖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明确标示每处文保单位名称、级别、地理位置、直接责任单位和主管单位,为全市重大项目选址提供了坚强保障。针对文保资金预算执行率低难题,建立在建文保工程动态管理台账,实行“红黄蓝”管理。成立文物保护工程监管专班,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支付进展逐项检查督导,相关经验被省文旅厅全省发文推广。针对文物活化利用难题,建立智慧文保大数据系统,设置客流检测等6个板块,对文博场馆游客人数进行智慧统计,对重点文物建筑用电进行智能监测,为文物安全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上线全球首个智慧三孔MR数字文旅融合体验项目,实施太白楼、萧王庄汉墓、济宁市博物馆数字化展厅VR全景制作项目,打造沉浸式情景剧《又见太白》,为游客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2023年,上九山建筑群活化利用等3个案例入选首批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数量居全省第1位。三是坚持创新导向。创新实施全省首次平原地区区域文物评估,采用“打包运作、批量作业”模式,在大面积土地出让前先进行文物调查,根据结果实施局部勘探或发掘,既落实了“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又保障了宁德时代等大项目建设,考古费用仅相当于原来建设工程考古勘探的十分之一,走出一条文物保护和服务发展“双赢”的新路径,该经验入选2022年度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亮点。截至2023年底,累计开展区域文物评估面积19.09平方公里,带动实施考古发掘项目7个,配合考古调查勘探项目22个,保障重点项目14个,邹城邾国故城遗址考古发掘被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点发布。创新实施曲阜孔庙及孔府国家第一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编制《文物建筑日常巡查操作指南》,组织200余人队伍,细化7道流程,开展8轮巡查复核。2023年,全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工作总结会在曲阜召开,曲阜经验被全国推广。

发挥“三个价值”,增强文物保护利用新魅力

一是发挥好社会价值。发挥文物资源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作用,探索博物馆“馆馆共建、馆校共建、馆企共建”3种模式,策划推出“李白礼赞孔孟之乡”等系列社教活动,博物馆馆校共建济宁模式获国家文物局领导表扬。截至2023年底,累计建成博物馆71家,多件馆藏文物荣登央视《国家宝藏》栏目,《大哉孔子》等2个展览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孔子密码”主题研学课程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我家就在岸上住—大运河的故事”等2个案例获评2023年全省博物馆十佳社会教育案例。2023年,全市各类博物馆共举办社教活动近2000场次,接待游客1700余万人次,“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二是发挥好经济价值。坚持以文物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释放文物价值,深入推进文物旅游融合,大力发展文物研学、考古研学、博物馆研学,策划孔孟文化修身之旅等9大精品线路,推出曲阜万仞宫墙光影秀等10大新场景,成功打造三孔、两孟等40余家文物类景区,创建省级、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23家,其中,微山湖旅游区是2022年全省唯一创建成功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孟等2家景区入选全国黄河主题十大旅游线路,三孔景区沉浸式旅游入选2022全国优秀文化遗产旅游案例,系全省唯一。2024年春节假期,全市22家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347.3万人次,与2019年可比增长110.1%;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与2019年可比增长455.7%。三是发挥好文化价值。原态保护文化价值。2021年以来,投入2亿余元,实施嘉祥武氏墓群石刻等150余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23年,8个项目获2024年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立项,3个古遗址类工程获国家文物局2024年度项目批复立项,21个工程获批2024年度省级不可移动文保项目立项,1个工程入选首届省优秀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创新推进可移动文物修复,2023年济宁市博物馆取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系全省唯一,馆藏纸质文物修复项目入选首届全省十大文物保护修复优秀案例。活态展示文化价值。制定《济宁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谋划园、馆、址、岸、段、遗、品、文等8大类58个标志性项目。截至2023年底,建成“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等文化新地标;金乡鱼山堌堆遗址等3个项目入选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数量居全省第1位。动态宣推文化价值。2023年成功举办承办全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工作总结会、国家文物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座谈会、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文物(博物馆)论坛、省国际古迹遗址日主场活动等7项省级以上文物活动,文物的文化价值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讯员:刘哲 李长江

总编辑:孙庆臣

电子邮箱:421731498@qq.com


上一篇:曲阜:儒家文化宣讲深入人心,新时代文化传承展新篇 / 下一篇:济宁1家入选!文旅部认定99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 学习强国 | 新华网 | 人民网 | 央视网 |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 | 中国网 | 齐鲁网 | 网易新闻 | 爱临沂网 | 山东新农村 | 市场信息网 | 中国保护消费者网 | 木业网 | 卓群网络 | 临沂网 |